当前位置:首页 > 互联网 > 正文

人形机器人幕后:科技新贵的“破圈”对话

  • 互联网
  • 2025-03-31 07:18:02
  • 8
  • 更新:2025-03-31 07:18:02

  转自:北京商报

  人形机器人的热度,让那些幕后的企业创始人不自觉地被推向台前。这些科技新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。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期间,我们专访了三位来自一线的当局者,一边是行业之内,围绕产业拐点、商业化逻辑、量产时间表等,试图去给无数好奇的旁观者解惑;一边是行业之外,围绕科技、流量、创业,想看看科技与大众第一次如此“亲密互动”到底意味着什么,会改变什么,又会创造什么。

  路径都对,选择不同

  “这个会议的规格好高啊”,首次参加中关村论坛年会的北京加速进化科技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加速进化”)创始人兼董事长程昊,在北京商报记者专访现场感慨道。

  创立加速进化不是程昊的第一次创业,之前他的身份是朝夕日历创始人,产品被字节跳动收购后,担任过飞书产品副总裁。这一经历并不意味着程昊是人形机器人的门外汉,早在少年时,他就坚信未来离不开机器人,清华招生时程昊咨询的是机器人,入校后研究的还是机器人。

  从2024年踢足球到2025年跳舞,加速进化的发展逻辑是硬件、控制、应用螺旋式迭代,跳舞就是最新一轮迭代扩展出的应用场景。程昊表示,“踢足球是一个非常好的面向开发者的场景,一是因为它需要具备感知、决策、运动控制能力,是具身智能级别的任务。二是踢足球会发生对抗,机器人还要有策略,这对现阶段人形机器人的迭代非常有帮助”。

  但是应用发展到一定程度,产品就需要升级了。程昊举例到,比如现在大家结合一些新的硬件和运动能力在探索新的应用场景,跳舞就是新的场景之一。“这是一个螺旋上升的演进过程。”

  有的机器人跳舞、有的会功夫,在程昊看来是因为“公司研发策略不一样,有的研发重点服务于市场,做好市场会有高估值,能融到更多钱;还有一类公司研发服务于销售,比如加速进化,因为我们知道自己的用户群和贡献视频流量的用户不是一拨人。这两条路径都对,只是阶段性选择不同罢了。技术强团队大的情况下,两者能兼顾”。

  中关村论坛年会现场的加速进化T1,也两者兼顾,不仅是开幕式舞蹈演员,还是常设展足球赛运动员。

人形机器人幕后:科技新贵的“破圈”对话

  从面世时间算,这款人形机器人不到一岁,加速进化的历史则不满两年,据程昊透露,公司已经全球交付人形机器人产品,“是不是量产元年并不重要,最重要的是交付出去客户能用并且创造价值”。

  产业大爆发,行业大融合

  入行九年,2025年是乐聚通研(北京)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乐聚机器人”)创始人冷晓琨最忙的一年。

  今年被称为“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”,乐聚机器人今年预计交付1000—2000台。如果今年能到2000台左右,明年万台左右的难度就不会很大了。一旦人形机器人产量到万台,基本就可以对标新能源汽车的2013年,到那时大家的路线就会很清楚,因为人形机器人和新能源汽车都属于大制造业。

  从早期只有个位数的同行,到现在几百家共舞,乐聚机器人的策略没有变过:让产品在场景里升级。

  冷晓琨表示,“当前的工业场景只是过渡,人形机器人一定是在家庭场景下爆发”。对于行业,他认为当前最重要的是降本、批量化、国产化,这些问题牵一发动全身,要相互促进,一起推进。

  2025年以来人形机器人红遍全国,作为早期入局的企业之一,冷晓琨的感受最为直接。“2022年底2023年初有关部门举行座谈会,国内做人形机器人的企业只有三四家,后来工信部揭榜挂帅,现在已经有两三百家企业了。2025年我们已经不需要再跟客户讲解什么是人形机器人,客户会直接提诉求。国家明确的支持,让产业链保持开放态度,大家都知道人形机器人一定会爆发,一定会产业化。”

  讨论人形机器人就免不了谈到大脑、小脑、本体的概念。其中,大脑管控制,小脑管运动,本体可以理解为硬件能力,冷晓琨指出,未来行业最大的挑战不是具身模型的技术何时收敛,而是大脑、小脑怎么融合。

  “谁都想做行业的执牛耳者,但现在还属于早期阶段。一家企业把人形机器人的大脑、小脑、本体全部做下来很难,真正产业大爆发的时候,一定是行业大融合的时候”,他不止一次对北京商报记者说。

  高流量带来行业宽容度

  人形机器人的热闹才刚开始,但北京中科慧灵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灵宝CASBOT”)创始人兼董事长张正涛跟机器人的缘分却始于后者还没“火”的时候。

  2015年萌生将机器人产业化的想法,2016年从光学智能检测切入工业场景,2023年8月成立灵宝CASBOT,张正涛跟机器人的缘分源自一个乒乓球机器人项目。2011年科技部启动乒乓球机器人项目,他与所在的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团队第一批参与,他们花了三年教机器人打乒乓球,机器人最后至少能和人对打200多个回合。

 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期间,北京商报记者与张正涛聊起这段经历,以及这段经历对灵宝CASBOT发展路径的影响。

  “灵宝CASBOT就是一个技术篮子,把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所有大的成果放到里面”,张正涛这么比喻,正因为这样,成立不到两年的灵宝CASBOT已有多款人形机器人,并且进入产品交付阶段。

  灵宝CASBOT SE是早期产品,可实现的能力应有尽有,灵宝CASBOT 01(昵称“星期三”)可能是目前最高的人形机器人,属于大力士类型,可基于不同的需求二次开发。

  “我们有比较清晰的商业化路径,先工业再家庭,先在半结构化环境里,再去泛化的环境”,这是张正涛的计划。客户越来越开放的心态让灵宝CASBOT有了更多解决方案,如果当下做不到完全依赖自主决策,可以利用传统方式补齐成功率。这是人形机器人的高流量带来的宽容度,但他认为,将热度转化为对核心技术的耐心投入更重要。

  目前人形机器人还处于相对早期的阶段,受到的高关注对行业来讲是一把双刃剑。

  多项政策的出台,给行业提供了明确的研发导向和场景落地支持。公众的关注可以提升社会对人形机器人的认知度和接受度,促进市场需求的增长,媒体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也有助于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这个行业,形成良性循环。但张正涛指出,人形机器人行业需警惕泡沫化风险。“社会各界过高的期望值可能导致短期内无法满足市场需求,或者引发过度炒作等问题。只有将热度转化为对核心技术的耐心投入,才能避免重蹈其他行业‘概念炒作-泡沫破裂’的覆辙,推动人形机器人从‘实验室明星’迈向‘产业支柱’。”

  北京商报记者 魏蔚

有话要说...